真空冷冻干燥制品在升华干燥过程中,其物理结构不变,化学结构变化也很小,制品仍然保持原有的固体结构和形态,在升华干操过程中,固体冰晶升华成水蒸气后在制品中留下孔隙,形成*的海绵状多孔性结构,具有理想的速溶性和复水性,冷冻真空干燥过程在极低的温度和高真空的条件下进行的干燥加工,生物材料的热变性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材料的生物活性。制品在升华过程中温度保持在较低温度状态下(一般低于-25℃),因而对于那些不耐热者,诸如酶、抗生素、激素、核酸、血液和免疫制品等热敏性生物制品和生物组织的干燥尤为适宜。干燥的结果能排出97%~99%以上的水分,有利于生物物质的长期保存。物质干燥过程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故不易氧化。实践证明,由于部分生物制品有特殊的化学、物理、生物不稳定性,冻干技术用于对它们的加工非常适合。
生物制品(如疫苗、菌种、病毒等)和生物组织(人体、动物体的器官等)的冻干与其他物品冻干工艺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在冻干过程中除了要达到一般物品冻干的指标要求外,在冻干过程中还要求不染菌、不变性,保留其生命力,保持生命活性,所以它们是所有冻干物品中工艺要求最为严格的。
疫苗、菌种、病毒等生物制品冻干后一般要制成注射剂,因此,总是先配成液态制剂,经冻干后封存,使用时加水还原成液态,供注射用。冻干生物制品注射剂是直接注射到人、畜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药剂若有污染,轻者造成感染,重者危及生命。因此,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特别注意消毒灭菌,保证产品的“无菌"要求。因此要对包括从盛装容器(安瓿、瓶塞等)到分装机、冻干箱、操作环境等所有可能与制品接触者进行灭菌消毒。
对生物组织的低温冷冻,可能引起细胞损伤,造成细胞损害的主要因素是冷冻引起的细胞内脱水,其次是机械性挤压作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在盐水和水溶液内冷冻时,可见到透明的网状冰结晶内有暗红色的红细胞聚积物。冰结晶开始呈网状,然后形成管状,最后形成一大片冰结晶。这样,细胞就可能被冰结晶挤压而受损伤。将细胞组织在冷冻过程中所受损害减到低限度,使细胞处于“生机暂停状态"主要的方法是应用冷冻保护剂、控制冷却速度和复温速度,以提高细胞在低温保存后的活力。
除人血浆等少数含干物质多的原料可以直接冻干外,大多数生物制品在冻干时都需要添加某种物质,制成混合液后才能进行冻干。这种物质在干燥后起支撑作用,在冻干过程中起保护作用,因此称为保护剂。有时也称填充剂、赋形剂、缓冲剂等。
冷冻保护剂能防止冰结晶对细胞的损害,可能是冷冻保护剂使共熔点降低,从而减轻或避免冷却或复温过程中冰结晶对细胞的损伤。冷冻保护剂依据其能否通过细胞膜而分为穿透性保护剂与非穿透性保护剂。穿透性保护剂,如二甲基亚砜(DMSO)的作用是:①使细胞外液溶质浓度降低,冷却时细胞摄取溶质量减少,为DMSO所取代:②DMSO进入细胞内,改变细胞内的过冷状态,使细胞内蒸发压接近细胞外,从而减轻细胞内脱水和细胞皱缩的速度与程度;③减少进入细胞内的阳离子量;④由于DMSO容易进出细胞,在复温时很少发生渗透性细胞肿胀。此外,业已证实DMSO是经皮肤真皮层断面穿透至皮肤内部,尤以在4℃下5~15min穿透量最多。非穿透性保护剂,如乙基淀粉由于不能穿透细胞膜,仅使细胞外环境保持过冷状态,在特定温度下减低细胞外溶质浓度,延缓细胞破裂;或者在冷却前使细胞内脱水,减轻细胞内结晶。冻干人用生物制品活菌菌苗、冻干活毒以及冻干其他生物制品通常所用的保护剂依次见表5-1~表5-3。